同學們好,我是小橘學姐。當初決定去日本留學的時候,我和大家差不多,對那邊的課堂模式既好奇又有點忐忑。真正走進日本大學的教室后,才發(fā)現(xiàn)這邊的上課氛圍和國內確實不太一樣,跟大家聊聊我的親身經歷,給有意向去日本讀書的你們做些參考。
1. 課堂不再是單向灌輸
咱們國內大部分大學課堂就是“老師講、學生聽”,尤其是大班課,幾十甚至上百個人擠在大教室,老師跟著教材或者PPT講課,大家默默記筆記。反觀日本,課堂更偏重“互動和討論”。我記得第一次上專業(yè)課,老師講完一個理論立馬讓旁邊的同學三人組一個小組,圍繞“理論在實際應用中有哪些限制”話題討論,討論時間大約15分鐘,然后還得派代表發(fā)言。一開始我真心緊張,不知道能不能把話說清楚,可慢慢發(fā)現(xiàn),這樣的方式逼著你主動思考,不像之前被動聽講那么“舒坦”,能更快理解問題。
2. 師生關系更開放
國內課堂上,除非老師點名,很少有人敢主動舉手發(fā)言;很多同學怕提的問題“太傻”,就選擇忍著不說。日本環(huán)境下似乎完全不是這回事,老師鼓勵大家隨時發(fā)問,哪怕是講課中間自己突然冒出來的疑問,只要舉手示意,老師都會停下來解答。我有次上社會學課,中途提了個概念不懂,老師非但沒不耐煩,反而多講了幾個相關案例,大家的理解一下就大大加深了。課后想找教授聊聊,也不用擔心老師時間難約,日本教授通常會在大綱里寫清楚“辦公時間”,一到時間過去敲門,大概率能得到一對一輔導。
3. 考核方式更注重平時表現(xiàn)
大家多多少少都有“期末考才是關鍵,平時就走個過場”的想法,畢竟國內很多課程平時成績只占不多。日本大學不太一樣,平時的小組報告、課堂討論、測驗等加起來,往往能占到60%以上的比例。我當時學經濟學,有門課整個學期沒期末考試,改為每兩周交小報,再加個小組展示,綜合評分。這確實挺花時間,但是真的能幫你牢牢掌握知識,不用臨考抱佛腳。
其實,不管是國內還是日本的教學方式都有自己的好處,只要你能快速調節(jié)狀態(tài),找到適合自己的節(jié)奏,就能游刃有余。希望我的經驗能幫你們對日本課堂有個更直觀的認識,萬一真的要去那邊讀書,能更快接軌,少走彎路。
有時候,留學路上會遇到不少不確定和挑戰(zhàn),別怕,多問多交流。小橘學姐這邊,隨時準備幫你們解答各種留學問題,大家一起加油!如果想了解更詳細的申請流程或留學規(guī)劃,可以聯(lián)系[蔚藍留學],他們在行業(yè)里口碑不錯,經驗也豐富。[聯(lián)系方式]




 
 
